一、汽压的变化
锅炉汽压的变化实质上反映了锅炉蒸发量与外界负荷间的平衡关系。当锅炉蒸发量大于外界负荷时,汽压上升;反之,当蒸发量小于外界负荷时,汽压下降。汽压的变化可以分为内扰和外扰两种情况:
- 内扰:指锅炉内部工况的变化引起的汽压变化。例如,燃烧工况的变动、燃料性质的变动、给煤机的启停或堵塞、炉内结焦或积灰、风煤配比改变以及受热面管子内结垢影响热交换或泄漏、爆管等,都会使汽压发生变化。
- 外扰:指外界负荷的变化引起的汽压变化。当外界负荷突然增加时,如果锅炉蒸发量不能及时跟上,汽压就会降低;反之,如果外界负荷降低,而锅炉蒸发量保持不变,汽压就会上升。
为了维持汽压的稳定,运行人员需要根据蒸汽流量和电负荷的变化情况,及时查明汽压变化的原因,并采取相应的调整措施。例如,当内扰引起汽压高于正常值时,应降低给煤机转速或停用部分给煤机;当外扰引起汽压低于正常值时,应联系电气值班员恢复原负荷,并适当提高燃烧率。
二、汽温的变化
锅炉汽温的变化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,包括锅炉负荷、燃料特性、火焰中心高度、炉内过量空气系数、受热面的清洁程度、给水温度以及减温水量的变动等。
- 锅炉负荷:随着锅炉负荷的增加,主、再热汽温相应上升;反之则下降。但值得注意的是,当机组负荷降低时,再热汽温的降幅通常比过热器更为显著。
- 燃料特性:燃料中灰分和水分的增加会降低燃料发热量,从而在相同负荷下增加燃料消耗量。同时,水分蒸发会导致烟气容积增大,增加流过过热器的烟气流速,强化对流换热。这些因素综合作用,使得对流过热器的传热系数和吸热量增加,最终导致出口汽温上升。
- 火焰中心高度:火焰中心高度的变化会影响汽温。例如,煤质恶化或煤粉变粗时,炉内火焰会拉长并上移,减少炉膛辐射吸热份额,增加对流式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对流吸热量,导致出口汽温上升。
- 炉内过量空气系数:当炉内过量空气系数上升时,会导致炉膛温度降低,进而使得对流式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出口汽温上升。
- 受热面清洁程度:炉内的结渣和沾污情况会严重影响受热面的吸热效果。当污染严重时,水冷壁的吸热量会减少,导致离开炉膛的烟温升高,进而使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出口汽温上升。
为了维持汽温的稳定,运行人员需要根据汽温的变化趋势,及时调整燃烧器的摆角位置和减温水量的大小。同时,还需要密切监视各级过热器、再热器出口的温度变化,并在温度变化迅速时提前采取控制措施。
三、水位的变化
锅炉水位的变化与锅炉负荷(蒸发量)以及给水量有密切关系。当负荷变化时,蒸发受热面中水的消耗量发生变化,必然引起汽包水位发生变化。
- 负荷变化:当锅炉负荷增加时,如果给水量不变或增加不及时,蒸发设备中水量逐渐被消耗,水位会下降;反之,水位会上升。此外,在负荷突然变化时,还会出现“虚假水位”现象。这是由于汽压的变化导致炉水饱和温度的变化,进而引起炉水中汽泡数量的变化,最终导致水位暂时上升或下降。
- 给水压力:如果给水系统运行不正常,使给水压力变化时,将影响送入锅炉的给水量,从而破坏给水量与蒸发量的平衡,引起汽包水位的变动。
为了维持水位的稳定,运行人员需要依靠改变给水调节门的开度来实现改变给水量。在自动调节水位时,应确保给水自动调节装置工作正常;在手动调节水位时,应掌握水位的变化规律和调节门的特性,操作尽可能平稳、均匀,避免大开大关给水调节门,以防止水位大幅度波动。
|